•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群声荟萃:让信用体系成为惠州开放的迎宾大道

2018-01-16 18:32 来源:南方日报

  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了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惠州成为广东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近年来,惠州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成立了市级信用中心。目前,惠州入库信用数据达5.4亿条,已出具信用报告近6000份。

  “开放”成为日前召开的惠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关键词,而建立互相信任的发展环境正是惠州实现进一步开放的重要基础。

  让诚信提升惠州的城市品质

  惠州市为筑牢信用根基,提升信用指数,也是蛮拼的。比如,建立了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安全、应用“四位一体”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信用中心,建设了“互联网+信用”中介超市、“二维码+信用”粮油溯源系统和“税银+信用”融资平台三大应用载体,筑起了一道信用“带电高压线”,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信用是开放的迎宾大道,为开放打开了发展的大门。惠州经济的大发展得益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惠州引进了大量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无疑与惠州信用“甲天下”有着密切关系。优质项目、平台、人才的涌入,又为惠州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惠州作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应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设立“红黑榜”等制度,依据科学的评定、分级,在给守信者大开绿灯的同时,建立工商、税务、金融保险、证券、劳动等多部门互通的企业、个人信息核对系统,对失信者“围追堵截”。当然,信用红黑榜的核心在于“奖惩分明”,还应通过引入损害赔偿等制度,全面提高失信的风险和代价。

  5年来,惠州信用体系建设集纳社会各界智慧,上靠国家标准、对接“信用中国”,在技术上直接与最新互联网交互工具相借重,在智力资源上与国内一流专业学术机构常态交流,在问题导向上回应了民生重大关切,在税、行、农、卫、食、药等多个关键领域确立了以“信用之用为大用”的制度体系,真正做到了让信用自然楔入城市生活常态,通过大数据整合、市场化应用实现“信用增值”,也为尽快补足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所深刻指出的——惠州在开放意识、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和营商环境等方面,“与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仍不相适应”的部分,提供了充分的潜能储备。

  政府应做信用“价值”的保护者

  诚信“有价”,政府应做社会信用大厦的基石和推动者。第一,政府必须做信用政府,在经济和其他活动中做诚信的表率,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社会生活诚信档案管理制度,把诚信作为晋升、提拔、调整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对弄虚作假、不讲信用的干部要追究责任。二是政府要扩大信用数据使用范围。公开透明地公示企业信息,再通过信用状况来约束管理,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网。三是让信用数据的使用更开放、更快捷,为公民、企业或其他组织查阅、获取信用数据信息提供方便,推进“零押金租车”“信用贷款”、食品安全溯源等更多领域和场景的应用。

  诚信“有价”,政府还应做这“价值”的保护者。一是政府应当提高数据收集质量,保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保证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关联性。二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保护数据的安全。三是政府要出台针对信用数据收集、泄密等导致第三人损失的赔偿、追责制度,对“有价”诚信进行法律保护。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失信行为,既和社会失信成本低有一定关联,但更与“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不够完善有关。政府应运用大数据来为完善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作技术支撑。比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立“云端”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推进政务信用信息整合,对本地区公共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合,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都能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更牢,亦能迸发更多内生动力。

  让“大数据”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一个市场体系和法治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信用构建问题。惠州运用大数据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从进一步开放的视角看,仍然存在信用数据归集规范化不足、共享机制滞后、信用评价标准不一、联动信用监管薄弱等问题。政府应加快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隔断,破解信用数据“碎片化”。

  大数据运用就是给企业或个人分门别类进行信用“画像”。如何画得像,其中涉及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政府部门之间要建立数据校核机制和统一发布平台,以保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避免“各画各的像,最终都不像”。数据越老越不值钱。

  大数据的生命在于运用。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惠州公共信用数据征集覆盖面和质量,破解“信息孤岛”瓶颈。另一方面,应推动信用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金融服务、行政监督、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譬如启用“惠州市民诚信卡”,对全市“诚实守信好市民”在图书馆、公交领域给予政策优惠,让诚信者得实惠,同时争取银行对“诚实守信好市民”在一定范围给予VIP待遇和“绿色通道”信贷优惠服务。

  如今,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个人信用,正在逐步“值钱”,成为每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影响着社会生活多个方面。

  随着惠州按照以用促建的理念,深入推动信用信息的应用,形成了政府部门带头应用、市场监管协同应用、金融领域对接应用、跨市信息共享应用、基层单位组合应用的协同应用格局。未来,人人拥有信用记录,信用便利人人可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更多地借助“大数据”实现更多领域和场景的应用,社会服务流程得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

编辑:霍雪龙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