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 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2020-05-14 09:49 来源:南方网

  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内容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精神,切实推进我省数字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我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实现农村重点区域普遍覆盖,乡村产业数字信息化得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农村电商典型企业,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到2035年,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推进全省行政村5G网络建设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深度覆盖。开展乡村4K超高清视频+5G应用试点示范,推进农村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与5G网络融合网建设,形成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融合的“广电+”生态。

  推动乡村信息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实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工作,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构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系统或平台等。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加强农村数字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和网络安全保障。

  (二)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整合国土资源、海洋资源、基础地理信息等各类数据,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应用与资源管理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农业大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建立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一张图”管理系统。建设高标准农田监管与耕地质量监测平台,加快完善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建立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平台,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创新供给,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助制度信息化应用平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研制推广农业智能装备,探索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5G智慧农业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地市开展5G智慧农业科创园、试验区建设、5G+智慧水产示范应用,构建基于5G网络的智慧农业互联网。

  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推进全省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绿色供应链,推广绿色物流。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助力农村产品上行。建立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与电商平台连接通道,搭建农村地区产品营销渠道。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促进农业农村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为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三)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农村基层纵深发展,着力推进“数字政府”基层减负、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下沉,试点探索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与农村基层网格化治理系统的整合,推进全科网格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提升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推进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基于“数字政府”构建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互联网+党建”,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在线组织帮扶,培养村民公共精神。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乡村。

  (四)深化信息惠民服务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各地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开通本地政务服务网服务站试点,支持乡村地区开展政务服务网服务站点个性化服务专栏配置和内容迁移,做好分级管理和内容保障。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基层覆盖,实现各类基层服务事项入驻,让政务服务覆盖乡村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升级广东政务服务网,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提高行政村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推行“一窗通办”模式,重点推进行政村实体办事窗口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窗口服务水平。拓展移动政务服务,优化完善“粤省事”平台服务能力,开通三农特色专区,推动农业农村特色服务入驻,加大对水、电、煤气、天气、交通、社保、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集成,拓展“粤省事”高频便民移动服务应用领域。

  深入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加快实施学校互联网攻坚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教育宽带网络提速扩容工程,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推动多媒体教学平台、移动学习终端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班级。

  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进全面覆盖乡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系统建设,拓展社保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推动各项涉农惠农补贴进社保卡。依托乡镇基层服务平台,加快村居社保卡助农服务点建设,将服务延伸至基层。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持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拓展人工智能医生助手和远程医疗服务在村卫生站应用范围,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健康获得感。建设完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社会救助审核审批规范化管理。

  (五)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地方民俗特色,弘扬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建设文明实践云平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打通基层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引导。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制作,开展国家宗教政策宣传普及,遏制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极文化的网络传播,预防农村少年儿童沉迷网络,让违法和不良信息远离农村少年儿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网信委要加强统筹,协调解决数字乡村建设的重大问题。省委网信办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到位、运作高效的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数字乡村社会组织,形成公益与市场相辅相成的数字乡村工作格局。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持续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水平。

  (二)开展试点示范。选择10个县和20个乡镇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边试点、边总结,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全面展开。

  (三)强化人才支撑。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网络知识普及。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主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村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增强农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返乡就业人员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四)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作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做好网上舆情引导,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