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从诚信教育入手,寻找信用管理的路径

2019-12-16 11:08 来源:文汇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思想向来是炎黄子孙秉承的重要修养守则和道德规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诚信观萌芽于春秋,自秦至汉,随着儒家思想的形成,逐渐确立为修身立命的价值观。它建立在个人自律和社会约束的基础上,是人际交往、商业合作的前提,是创造良好社会经济秩序的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下,有人在追逐私利的洪流中渐渐迷失自我,社会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如何充分挖掘和运用信用元素,加强诚信教育?无疑是现代信用体系建设进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育乃万本之源,解决诚信

  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普及度不够的现实问题,构建一套健全且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模式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又是市场的内在需求。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积极制定科学的规划,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媒体单位、各行业协会、社区管理机构等单位的职能,开展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经过持续的孕育、积累和沉淀,诚信就会落地生根。

  随着信用融入现代社会和经济生活的程度越来越高,“诚信无价,信用有价”的社会秩序逐渐显现。信用不仅是衡量道德素质水平的标尺,更是一种资产形式,前者是抽象、定性的,后者是具体、定量的。守信人处处畅行,失信人寸步难行;守信人可便捷地、以低成本获得更多社会资源,失信人则需付出更高代价才能获得同等机会,甚至被剥夺某些权利。因此,诚信教育的外延十分宽泛,它不仅是诚实守信观念的灌输,更是信用管理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宣传教育,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建立、维护、运用、保护和修复个人信用,懂得如何利用良好信用记录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面对群体差异和需求差异,社会诚信教育体系应呈现全方位的特点,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提供不同层面的诚信教育,让其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经营者诚信教育、社会普及教育等全领域,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为构筑人人守信、合理用信、科学评信、安全授信、监管有度的信用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民众信用知识的基础不一,知识需求也不尽相同,构建服务于不同群体、多层级的诚信教育体系,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符合供给侧改革方向。在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期和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给予他们正能量的指引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桥头堡”,在这片阵地开展诚信教育既要涵盖通识教育,又要包括专业教育。目前,我国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和供给缺口较大,加快构建全日制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多维度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对经营者开展准入前的诚信教育,在经营者办理相关准入业务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的法律及信用知识教育,强化经营者的诚信经营理念;对于社会的多数民众而言,普及教育更为合适,满足生活需要即可。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是获取优质教育成果、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举措。

  “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化手段扩大了现代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诚信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融合机制,以学为先,以学促用。教育基于课堂,但不限于课堂,通过报刊、影视、新媒体等渠道,定期推送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基层力量,将诚信种子播撒到社区的每家每户。

  事前承诺制亦为诚信教育

  事前承诺制,即在办理适用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时,若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配套材料,相关部门应及时给予办理。对后期不履约的申请人,依据失信程度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联合惩戒措施。它是引导经营者“一诺千金”,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诚信教育方式的尝试,强调市场主体的诚信道德自律,宣扬“做人做事,诚信先行”的理念。随着承诺制适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关涉的民众数量不断扩大,“以信接人,天下信之”的思想必定会逐步转化为社会主体的行为规范。

  失信联合惩戒是一种监管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大格局,护守信人一路畅行,让失信人一路遇卡,同时发挥着“戒尺”和“航向灯”的双重作用。通过联合惩戒,教育失信主体及时修正失信行为,教育其他市场主体需遵循诚实守信的处世原则,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然而,惩戒终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当不再有市场主体因失信受惩戒,才真正达到了惩戒的根本目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给予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机会,何尝不是一种教育?构建联合惩戒、信用教育、信用整改的协同联动机制,准确筛选信用修复的对象,明确信用修复的范围和路径,给予部分失信主体迷途知返的机会。失而复得的经历往往会让人记忆深刻,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既是社会包容和温度的体现,也是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

  诚信彰显着高度的自尊、自重和自爱,之于个人,是人格的体现;之于民族,是精神的传承;之于国家,是治国的法宝。为诚信中国,吾辈当立信、立言、立德,从我做起,上下而求索。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